[TOC]

教育基础知识

教育产生与发展

含义

教育一词来源于《孟子尽心上》,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。

教育的基本要素: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(内容)

教育属性

本质属性

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。关键点:人类特有,有目的性,培养人为直接目标。

社会属性

教育具有永恒性(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)、历史性(不同时期教育不同)、相对独立性(教育具有其自身发展规律,但是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。

教育的功能

作用对象

  • 个体功能: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
  • 社会功能:社会的变迁和流动

性质:

  • 正向教育:促进人和社会发展
  • 负向教育:阻碍人和社会发展

呈现形式:

  • 显性功能:计划内的
  • 隐性功能:计划外的

教育历史

起源

本能生利息:利托尔诺 沛西能 生物起源论 教育源自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

心理仿孟禄:孟禄 心理起源论 教育源自儿童对成人的无疑是模仿

米凯爱劳动:米丁斯基 凯洛夫 教育源于生产劳动

发展

原始社会
  • 无阶级性公平性
  • 内容简单方法单一
  • 和生产劳动结合
古代社会
  • 奴隶社会:学校产生与夏朝。雅典培养全面发展的人,斯巴达培养体格强壮的军人和战士。
  • 封建社会:隋唐六学二馆,隋炀帝科举制。西方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

特征是:

  • 阶级性和等级性
  • 刻板性和象征性
  • 和生产劳动脱离
近代教育

义务国家法制世俗

  • 德国开始的初等义务教育推行
  • 国家开始干预
  • 教育世俗化
  • 教育法制化
现代教育

全民多现身

  • 全民化 所有人
  • 民主化 受教育机会均等
  • 多元化 目标形式内容管理评价多元
  • 现代化 符合现代社会发展
  • 终身化 终身学习

教育学产生与发展

概念

以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,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

历史

萌芽

孔子因材施教。《学记》世界最早记述教育问题的著作。

拉底产婆术,柏拉理想国,亚里循自然,昆体演说家

创立

  • 培根首提出
  • 纽斯来实现:《大教育学》泛智教育 班级授课制的系统论述
  • 康德首讲授
  • 巴特来规范:赫尔巴特 《普通教育学》 一原则(教育性教学原则)二基础(心理学伦理学)三中心(教师教材课堂)四阶段(明了联想系统方法)
  • 杜威真现代:现代教育代表人 《民主主义与教育》 三中心(儿童活动经验)五步骤(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)

其他派:

  • 卢的爱儿很自然
  • 洛克白板画漫画
  • 裴斯心理重劳动
  • 斯宾塞科学备生活

发展

马卡连柯 集体主义教育

凯洛夫 《教育学》 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

杨贤江 《新教育大纲》我国第一部

  • 木有掌握目标:布鲁姆 掌握学习理论 教育目标分类学
  • 哪来发现结构:布鲁纳 发现学习 结构主义教学理论
  • 瓦根找范例:瓦根舍因 范例教学法
  • 高度赞发展:赞科夫 发展性教学理论
  • 巴班最优化:巴班斯基 教育过程最优化
  • 全面和谐好斯基:苏霍姆林斯基 全面和谐教育思想

教育与社会发展

生产力

龟速构防守

  • 生产力决定教育速度和规模
  • 决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和教育结构
  • 决定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

两再一新促生产

  • 劳动力再生产
  • 科学知识再生产
  • 技术创新重要手段

政治

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

  • 教育内容和管理体制
  • 教育的性质
  • 教育管理权
  • 谁有受教育权
  • 教育目的宗旨

人鱼公主促政治

  • 提供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
  • 提供良好舆论环境
  • 青年一代的政治社会化
  • 促进政治民主化

文化

内幕取用

  • 内容选择
  • 教育目的
  • 价值取向
  • 教育方法的使用

两传选创促文化

  • 传递 保存
  • 传播 交流
  • 选择 提升
  • 更新 创造

人口

教育规模 教育质量 教育结构

提高人口素质 控制人口数量 改善人口结构

教育与人发展

身心发展一般规律

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(发展速度快慢 关键期) 互补性 个体差异性

发展动因

  • 内发论(基因决定论) 孟子复活迅高歌 孟子 弗洛伊德 霍尔 威尔逊 高尔登(优生学) 格赛尔(成熟势力说)
  • 外铄论(环境决定论) 外婆寻找落花生 荀子性恶论 洛克白板说 华生一打婴儿

影响因素

  • 遗传:前提性可能性
  • 环境:提供多种可能 可能变成现实
  • 学校教育:主导作用 三有一训练,控制很全面(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训练教师,控制多种因素,全面系统发展)
  • 主观能动性:决定性因素 内在动力

学校主导的表现

严规范,塑个性

  • 即时和延时价值
  • 为个体发展做社会性规范
  • 加速个体发展
  • 发展学生个性才能

教育制度

概念

广义: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:学制

学制是国民教育制度核心主体

确立依据:

  • 社会依据:政治经济(生产力)文化人口
  • 人: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年龄
  • 制度本身:国外参考,学制发展历史

类型

双轨欧单轨美中苏分支

我国沿革历史

人发布 鬼实施 丑男女有资本 长期壬戌美国

现代教育趋势

义务教育长期化

高等教育大众化

普通、职业综合化

终身教育

教育目的

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 一切工作出发点和归宿

功能:导向 激励 评价

层次结构

  • 国家 教育目的
  • 学校 培养目标 普遍特殊 抽象具体化
  • 学科 课程目标
  • 教师 教学目标

理论

  • 社会本位论 那社会恐吓图图 孔德 赫尔巴特 柏拉图 涂尔干
  • 个人本位论 卢梭 罗杰斯 福禄贝尔 裴斯泰洛齐 啰嗦一路无人陪
  • 教育无目的论 学习知识 杜威

我国教育目的

根本性质:社会主义教育

德智体美劳

  • 德:灵魂统帅 为其他四方面提供方向性保证
  • 智:前提支持 为其他四方面提供知识和能力基础
  • 体:物质基础。对其他几个促进作用 分四点
  • 美:动力,协调其他四个发展
  • 劳:前四综合体现

均衡、平均发展 均错

教育研究方法

观察法(最基本) 调查法(问卷) 历史法 实验法(找因果关系)

中学课程

课程概述

概念

斯宾塞 作为属于提出

我国唐朝 提到

博尔特 作为专门领域研究

广义:教育内容综合和进程安排 狭义:学科

类型

学科 活动

分科 综合

必修 选修

国家 地方 校本

基础性 拓展性 研究性

隐性(不是课) 显性

理论

  • 学科中心课程 赫尔巴特 分科教学
  • 活动中心课程 杜威 儿童活动经验
  • 社会中心课程

制约课程开发因素

  • 社会:政治经济文化
  • 学生:年龄知识能力基础
  • 学科特征

课程组织

设计方法

  • 目标(泰勒)模式:目标内容方法评价
  • 过程模式(斯滕豪斯):关注过程 鼓励探索

组织形式

  • 纵向组织(向深) 横向组织(向广)
  • 逻辑顺序(依照学科知识深浅)心理顺序(学生身心发展、知识能力)
  • 直线(只出现一遍) 螺旋(前面的在后面反复出现)

文本表现形式

  • 课程计划。核心为教学科目设置。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。
  • 课程标准。每门学科制定。核心是课程目标。学科内容、实施、评价的指导性文件。教师教学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;命题依据;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。
  • 教材。核心是教科书和讲义。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。

编写教科书原则:

  • 科学性思想性 首要原则
  • 基础性 终身学习基础
  • 知识逻辑和教学方法统一
  • 理论实践统一
  • 有利于学生学习
  • 协调横纵广度深度

广深柯基知理

课程评价

  • 目标评价 泰勒:关注预期目标
  • 目标游离 关注实际结果
  • CIPP评价模式

基础教育课程改革

具体目标

方评的关节有内功

  • 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
  • 课程评价 适应素质教育
  • 课程管理 国家地方学校
  • 课程结构 均衡综合选择
  • 课程内容 时代化生活化
  • 课程功能 三维 知识能力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

课程结构

  • 九年一贯义务教育
  • 小学综合 高中综合 初中结合
  • 综合实践课程: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信息技术 劳动技术
  • 农村课程服务当地经济

新课改职业理念

学生观 两独一发

教学观 提速个性促发展

教师观 角色 见醋放盐 行为 赞助盒饭

评价观

内母猪过重 方趋膘

  • 内容综合化
  • 目的在于促进发展
  • 主体多元化
  • 关注过程
  • 方式多样化
  • 符合最新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
  • 标准分层化

中学教学

概述

教学是教师教+学生学。

教学是教育的部分。教学是智育的基本途径,但也包含其他方面培养。

意义

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最有效形式,社会发展有力手段;全面发展基本途径;学校中心工作。

任务

形式教育(重能力 裴斯泰洛齐 洛克)实质教育(重知识 赫尔巴特 斯宾塞)

我国任务:双基德智体美+个性。

教学过程

教师教 学生学 双边活动过程

本质

特殊认识过程

  • 间接性
  • 引导性
  • 简捷性
  • 教育性

基本规律

舰长传教

  • 间接性规律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统一
  • 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
  • 教育性规律 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统一
  • 双边性规律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统一

基本阶段

急领老公孕检

  • 激发学习动机
  • 领会知识理解教材
  • 巩固知识
  • 运用知识
  • 检查知识

教学原则方法!!

教学原则

直启弓,循一英里外的量力科学

  • 直观性:实物模象言语
  • 启发性:启发思考
  • 巩固性:牢固掌握
  • 循序渐进:从学科逻辑体系到学生认知发展速度两方面
  • 因材施教 针对学生差异
  • 理论联系实际:学以致用
  • 量力性:能够被学生接受
  • 思想性与科学性结合:教育性 知识传授兼顾品德培养

直观性贯彻要求(选择言语讲解不滥用):

  • 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
  • 重视运用言语直观
  • 直观教具和语言讲解结合
  • 防止直观不当滥用

启发性贯彻要求(牧民发问):

  • 加强目的性教育 调动主动性
  • 发扬教学民主
  •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
  • 让学生动手 独立解决问题

循序渐进贯彻要求(顺序系重点):

  • 按照认知深浅顺序教学
  • 进行系统性教学
  • 解决好重点与难点教学

理论联系实际(乡土训练运用书本):

  • 补充乡土教材
  • 处理好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
  •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
  • 书本教学联系实际

教学方法

语言:讲授 问答 讨论 读书指导

直观感知:演示 参观

实际训练:练习 试验 实习作业 实践活动

情感陶冶:欣赏教学 情景教学

讲授法要点(艺组内启):

  • 讲究语言艺术
  • 组织学生听讲
  • 组织教学内容 有系统性
  • 注意启发学生思考

教学组织形式

  • 个别教学
  • 班级授课 夸美纽斯《大教学论》京师同文馆
  • 分组教学
  • 设计教学 学生自己决定自己设计自己负责
  • 道尔顿制 指定书目自学
  • 特朗普制 大班上课 小班研究 个别教学

班级授课优点:

  • 严格制度保证实行
  • 大面积培养人才
  • 发挥老师主导作用
  • 发挥集体教育作用
  • 让学生系统学习知识 由浅入深
  • 有利于教学管理

缺点:

  • 不利于学生主体
  • 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
  • 不利于因材施教

教学工作环节

  • 备课前提
  • 上课中心:单一课(只有一个部分) 综合课(多个部分,复习讲新练习)。上好课最根本要求是发挥学生主体性
  • 作业布置批改
  • 课外辅导
  • 学业成绩评价

上好一节好课(慕容芳气构泰语书):

  • 目的明确
  • 内容正确
  • 方法得当
  • 气氛热烈
  • 结构合理
  • 态度从容
  • 语言艺术
  • 板书有序

教学评价

类型:

  • 诊断性
  • 形成性
  • 总结性
  • 相对性
  • 绝对性
  • 个体内差异性

测验评价:

  • 效度
  • 信度
  • 难度
  • 区分度

中学生学习心理

认知过程

注意

有意无意 有意后注意

品质:广度(范围) 稳定性 分散 分配 转移

注意规律的运用(有意无意结合):

  • 利用无意注意组织教学
  • 利用有意注意组织教学 提高自觉性
  • 综合运用几种注意转换组织教学
  • 根据注意的表现了解听课状态

培养注意方法(争取发扬良好心理习惯):

  • 培养和注意分散斗争的能力
  • 培养广泛稳定的兴趣
  • 了解自己注意特点,发扬优点克服缺点
  •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
  •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

感觉

感觉性 人的 感觉阈值 刺激量

感觉适应 感觉对比 感觉后效 感觉补偿作用 联觉

知觉

分类:空间 时间 运动 错觉

特性:

  • 选择性:将知觉对象从背景中选择出来
  • 整体性:知觉对象甘志成一个整体
  • 理解性:用以往经验理解物体
  • 恒常性:知觉条件改变但是知觉映像不变

记忆

分类

瞬间 短时 长时

形象 情绪 逻辑 动作

陈述性 程序性

短时记忆特点:

  • 时间短 1min
  • 数量少 7+-2
  • 可操作性强
  • 意识清晰
  • 易受干扰
  • 复述变长期

过程

识记 保持 回忆和再认

遗忘

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先快后慢 负加速

影响遗忘的因素(人才发情时):

  • 任务长久性重要性
  • 材料数量学习程度大小
  • 学习材料性质
  • 识记方法
  • 情绪和动机
  • 识记时间因素

遗忘理论

  • 消退
  • 干扰
  • 压抑
  • 提取失败
  • 同化

复习

两时间 两结合 两多样 两量

  • 及时复习
  •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
  • 分散集中相结合
  • 反复阅读视图回忆相结合
  • 多感官复习
  • 复习方式多样化
  • 复习内容的数量合理
  • 适当过量学习

思维

特征 间接性(借助媒介间接认识客观事物 推断) 概括性(总结)

分类:直观具体抽象(手指算数);直觉分析;集中发散;常规创造性

问题解决

一般过程:发现问题(首要环节) 理解问题(中心环节) 提出假设(关键阶段) 检验假设

影响因素:

  • 问题情境与呈现方式
  • 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
  • 原型启发
  • 酝酿效应
  • 原有知识经验迁移
  • 情绪和动机

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:思恋量方

  • 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
  • 提供多种练习
  • 提高知识掌握的数量和质量
  • 教授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

创造性思维:流畅性 变通性 独创性

培养方法:

  • 环境 创设适宜环境 心理环境
  • 个性 保护好奇 提供榜样
  • 课程 头脑风暴 自我设计 发散思维等

想象

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(再造 创造 幻想)

学习概述

经验或反复练习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持续性改变

学生学习特点

  • 间接性:间接知识为主
  • 引导性:快速学习知识
  • 教育性:品德+知识
  • 集中学习
  • 有一定的被动性

分类

加涅:

  • 言语信息
  • 智慧技能
  • 认知策略
  • 运动技能
  • 态度

奥苏贝尔:

  •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
  • 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(和已有知识建立联系)

知识学习

  • 符号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
  •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 组合学习

技能形成

操作技能

形成阶段:操作定向 操作模仿 操作整合 操作熟练

培训要求:

  • 提供正确完整的示范
  • 进行必要的练习
  • 提供适当的反馈
  • 培养稳定清晰的动觉

心智技能

形成阶段: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

培训要求:借个机缘

  • 根据培训阶段特征正确运用语言
  • 注意个别差异
  •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
  • 注意原型完备性独立性概括性

学习理论

行为主义

  • 巴浦洛夫的狗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:刺激泛化分化
  • 桑代克的猫 尝试错误说:准备律 练习律 效果律
  • 斯金纳的老鼠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:强化惩罚消退。普雷马克原理
  • 班杜拉的宝宝 社会学理论:直接强化 替代强化 自我强化。观察学习:注意保持复制动机

认知主义

  • 苛勒 完形顿悟说:学习是顿悟过程
  • 布鲁纳 认知-发现学习理论:强调发现学习
  • 奥苏贝尔 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。先行组织者策略

有意义学习条件:

  • 学习材料有逻辑
  •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
  • 有一定的知识基础

人本主义

罗杰斯

重视过程,自由学习(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),学生中心

建构主义

强调:

  • 自主 主动建构性
  • 合作 社会互动性
  • 探究 学习情境性

对教育实践的启示:

  • 知识观:动态性 情境性 主观性
  • 学生观:丰富性 差异性
  • 学习观:自主合作探究 是主动的构建过程
  • 教学观:帮助学生主动构建

学习动机

功能

  • 唤起
  • 指向(学习方法)
  • 维持功能

分类

  •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
  • 利己 利他
  • 远景性间接 近景性间接 近景性直接
  • 认知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 附属内驱力

动机与效率关系

耶克斯-多德森定律 倒U性曲线

任务越难,最佳动机水平越低

动机理论

  • 强化理论 外在强化促进动机
  • 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:生理 安全 归属与爱 自尊 认知理解 审美 自我实现
  • 成就动机理论 阿特金森
  • 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
  • 自我效能感

培养:

  • 了解学生需求
  • 将学生培养为力求成功的人
  • 引导学生归因到努力
  • 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相信自己能够成功

激发(控制奖惩 启发归因):

  • 根据任务难度控制动机水平
  • 适当奖惩 反馈信息
  • 创设情境 启发教学
  • 归因到努力

学习迁移

分类

  • 正负
  • 顺逆
  • 水平垂直
  • 一般 具体

理论

  • 形式训练说 沃尔夫
  • 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
  • 经验类化说(概括说) 贾德
  • 关系转化说 苛勒

影响迁移的因素

  • 知识本身的相似性
  •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
  • 学习心向和定势

促进迁移的方法

内测教程

  •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
  • 教授学习策略 提高迁移意识(心向)
  • 采用合适的教材
  •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

学习策略

认知策略

  • 复述策略 抄写画线重复
  • 精细加工策略 用自己的话做笔记
  • 组织策略 整合归类总结

元认知策略

计划策略 监控策略 调节策略

有点像软件质量管理

资源管理策略

  • 时间管理
  • 环境管理 开窗等
  • 努力管理 自我奖励
  • 资源利用 查书

中学生发展心理

认知发展

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阶段

爱奇艺六 赶签巨星:

  • 感知运动 0-2 客体永恒性
  • 前运算 2-7 泛灵论 自我中心 三山试验 不可逆 不守恒 集中化思维
  • 具体运算 7-11 去中心化 可逆 守恒
  • 形式运算 11-16 假设(钟摆实验) 补偿性 可逆 灵活(天平试验)

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与教育

心理发展观

最近发展区:现有发展水平和经过指导合作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。教学应走在发展前。

认知风格差异

场独立 场依存

沉思型 冲动型

辐合型 发散性

情绪和意志

情绪特点

主观性 社会性 两极性

情绪分类

心境 激情 应激

情绪理论

  • 展览生理 詹姆斯兰格理论
  • 看吧大脑 坎农巴德学说
  • 阿诺评定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
  • 杀个人 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

中学生情绪特点

  • 体验迅速强烈 爆发性冲动性
  • 不稳定性 两极性
  • 外露性 内隐性
  • 时间延长 心境化和持久化

情绪调节方法:

  • 敏锐察觉情绪
  • 平和接纳情绪
  • 正确调整情绪
  • 有效表达情绪
  • 保持创造快乐情绪

情感

道德感(道德评价) 理智感(智力 维护真理) 美感(审美标准)

情感只有人才有。

特点:稳定 深刻

和情绪相互依存相互转化

意志

基本阶段 采取决定阶段(决策 准备阶段)+ 执行决定阶段(关键步骤)

动机冲突类型:

  • 双趋冲突
  • 双避冲突
  • 趋避冲突
  • 多重趋避冲突(好几个目标都有趋避冲突)

人格发展

特征

独特性 稳定性 综合性(气质性格相符) 功能性 社会性 复杂性(人格有多面)

有气质(无好坏) 性格(有好坏)构成

气质

  • 黏液质 安静型 耐心教育
  • 胆汁质 兴奋型 直接了当 培养自制
  • 多血质 活泼型 培养专一
  • 抑郁质 抑郁型 委婉暗示

不同气质类型的教育要:

  • 克服气质偏见
  • 根据气质因材施教
  • 帮助学生进行气质自我分析 培养良好气质品质
  • 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 两种极端
  • 组建班干部时 考虑学生气质类型

性格

性格特征:

  • 态度特征(核心) 对周围人事物的看法。节俭浪费 勤奋懒惰
  • 意志特征 能克服困难 有目标
  • 情绪特征 欢欣鼓舞
  • 理智特征 感知 记忆思维等风格

自我调控系统

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

人格发展理论

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

  • 口唇期
  • 肛门期
  • 性器期
  • 潜伏期
  • 生殖期

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

  • 信任对怀疑 婴儿
  • 自主对羞怯 儿童早期
  • 主动对内疚 学前
  • 勤奋对自卑 学龄期
  • 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 青春期
  • 亲密对孤独 成年早期
  • 繁殖对停滞 成年中期
  • 完美对绝望 成年晚期

人格特质理论

奥尔波特人格特质:共同特质 个人特质

ABCD型人格:A进取 B佛系 C讨好 D消极

影响人格发展因素

  • 生物遗传因素
  • 社会文化因素
  • 家庭环境因素
  • 学校教育因素
  • 个人主观因素

中学生能力发展

能力分类

一般能力(广泛范围 =智力) 特殊能力(应用于特定领域 如绘画能力)

流体能力(先天遗传相关 随年龄倒U形) 晶体能力(学习经验有关 随年龄单调增但是放慢速度)

影响能力的因素

  • 先天遗传
  • 环境和教育
  • 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主观努力
  • 实践活动

能力培养

  • 注重早期能力的培养
  • 加强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训练
  • 要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因材施教
  •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
  • 开展实践活动

中学生异性交往

正确认识

把握原则

了解方法

区分友情与爱情

中学生心理辅导

心理健康

无心理疾病 且积极发展

常见问题

  • 抑郁症
  • 恐怖症
  • 焦虑症
  • 强迫症
  • 网络成瘾

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

  • 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课程
  • 开设心理相关活动课
  • 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知识
  • 以班级为单位开设心理辅导
  • 个别心理辅导
  • 小组心理辅导

心理辅导方法

强化法 惩罚法 消退法

系统脱敏法 来访者中心疗法

合理情绪疗法(理性情绪疗法):纠正非合理信念

压力与挫折

挫折的应对:升华,补偿,退行,幽默,宣泄,认同,文饰(合理化),投射(认为别人和自己是一样的人)

中学德育

品德

品德结构

知情意行

  • 道德认识:对道德行为的认识,知道什么是爱国行为。核心基础
  • 道德情感:伴随道德认识出现的内心体验。分为直觉的道德情感(身临其境),形象的道德情感(看到榜样做),伦理的道德情感(国家规定、爱国、集体等)。催化剂
  • 道德意志:克服困难 品德形成的精神力量
  • 道德行为: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,关键

品德形成的过程

  • 依从:盲目地跟随他人行动
  • 认同:对榜样的模仿,出发点试图一致
  • 内化:思想观念上一致 自觉做

影响品德发展的要素

  • 家庭教养方式
  • 社会风气
  • 同伴群体
  • 认知失调
  • 态度定势
  • 道德认识

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

说好约架罚演猪

  • 有效说服
  • 树立良好榜样
  • 建立群里约定
  • 价值辨析 分清对错
  • 给予适当的奖励惩罚
  • 角色扮演
  • 开展小组道德讨论

道德发展理论

皮亚杰道德理论

对偶故事法:判断一对事例中哪个是好哪个是坏

阶段:

  • 前道德阶段
  • 权威阶段(他律) 规律不可变 重行为结果
  • 可逆性阶段(自律) 绝对平等 重行为动机
  • 公正阶段 同情关心

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

汉斯偷药

  • 前习俗水平
    • 惩罚与服从 偷药会被罚,不偷
    • 相对功利 看老婆对自己好不好
  • 习俗水平
    • 寻求认可 偷了会被夸好老公
    • 维护秩序 法律不可变 不偷因为法律规定
  • 后习俗
    • 社会契约 法律可变 偷因为法律可变通
    • 普遍原则(普遍伦理) 道义高于一切 偷因为生命最高

德育工作

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

德育工作基本规律

  •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
  • 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,统一多方面教育
  • 内部矛盾运动
  • 长期的,反复的,逐步提高的过程

中学德育原则!!

陶行知集体疏导一连学生,积极守纪律,才有尊严

  • 知行统一:理论+实践
  • 集体和个别教育结合
  • 疏导性:循循善诱
  • 导向性
  •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:家庭 学校
  •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:全面 长善救失
  • 正面教育和纪律约束统一
  • 因材施教
  • 尊重学生和严格要求结合

中学德育方法

说示情 评实道

  • 说服教育法
  • 榜样示范法
  • 情感陶冶法
  • 品德评价法
  • 实际训练法
  • 道德修养法

中学德育途径

一教二班三活

  • 思政课和其他形式教学(基本途径)
  • 社会实践活动
  • 课外校外活动
  • 共青团少先队的活动
  • 班会 晨会
  • 班主任工作(重要特殊的途径)

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

班级

群体功能:归属 认同 支持 塑造

正式群体:明文规定 非正式群体:自由结合 自发性的群体

埃拉斯莫斯 最早使用班级一词

发展阶段:组建阶段 核心形成阶段 发展阶段 成熟阶段

好班级特征

  • 明确奋斗目标
  • 强大领导核心
  • 严格规章制度
  • 正确舆论与良好班风

培养号班机方法

  • 确立发展目标
  • 建立班级核心
  • 建立正常秩序 规章
  • 培养正确舆论班风
  • 组织教育活动

课堂

功能:维持(维持好环境减少干扰) 发展(他律到自律) 促进(良好环境促进学习)

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:老师领导风格(直接影响) 班级规模 班级性质 学生对老师期望

气氛:积极 消极 对抗

纪律类型

  • 教师促成
  • 集体促成
  • 任务促成 为完成任务而遵守
  • 自我促成

维持纪律的策略:建立课堂规则 合理组织教学 课堂监控 培养学生自律品质

团体警觉:例如抽选提问

班主任工作

工作内容

  • 了解和研究学生
  • 组织培养班集体
  •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
  • 组织班会和课外活动
  • 协调各方教育
  • 操作评定
  • 写好自己班主任工作计划总结

对后进生的特别教育

恒心才发光

  • 持之以恒
  • 关心热爱和严格要去结合
  • 因材施教
  • 激发学习动机
  • 发掘闪光点

人际关系

印象:刻板印象 晕轮效应(一个人的)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投射效应(自己怎么别人也怎么)

教师心理

教师劳动特点:复杂性 创造性 示范性 长期性 间接性 连续性 广延性

领导方式:强硬专断型 仁慈专断型 放任自流型 民主型

罗森塔尔效应: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传递给学生

教师成长历程:关注生存 关注情境(课堂) 关注学生

教师心理健康:职业倦怠(情绪耗竭 去人性化 个人成就感低)

成长发展基本途径

  • 观摩别人
  • 开展微格教学(看自己)
  • 专门训练
  • 反思教学经验

备考

材料题

  1.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 环境 学校教育 主观能动性
  2. 新课改下的评价观 内母猪过重 方趋膘
  3. 教学规律(舰长传教)和教学原则(直启弓,循一英里外的量力科学)
  4. 教学方法(四类)
  5. 教学工作基本环节
  6. 德育规律 原则 方法